新聞鏈接:https://news.ccmapp.cn/news/detail?id=43bb75b6-ffc9-4f42-9838-edc168a3f6dd&categoryid=10939-mssql&categoryname=%E8%89%BA%E6%9C%AF
5月1日,彭蕙蘅戲曲藝術傳承工作室揭牌儀式在正定縣元曲博物館隆重舉行。中國文聯副主席、河北省政協副主席、河北省文聯主席邊發吉,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、副廳長王榮麗,河北省文聯黨組書記史建偉等出席活動。

揭牌儀式后,“二度梅”獲得者劉秀榮,“梅花獎”獲得者彭蕙蘅、趙玉華、邱瑞德,國家一級演員張蘭霞、孫娜等戲曲名家齊聚陽和樓,開展藝術交流活動。藝術家們用精湛的表演,奉獻了一曲曲耳熟能詳的經典戲曲片段,贏得參會者陣陣掌聲和喝彩。

彭蕙蘅是河北藝術職業學院教師,國家一級演員,第十三屆中國戲曲梅花獎獲得者,曾主演《美狄亞》《孟姜女》《犧牲》《呂玉蘭》等40余出劇目,赴法國、意大利、希臘等十幾個國家及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演出,為河北梆子藝術走向世界做出貢獻。在河北藝術職業學院任教后,先后培養了孫娜等一大批河北梆子青年表演人才。彭蕙蘅戲曲藝術傳承工作室將打造集戲曲藝術研究、整理、交流、展示和表演于一體的現代戲劇空間,是充分發揮戲曲名家領軍作用,帶動戲曲傳承和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。
彭蕙蘅戲曲藝術傳承工作室,是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依托河北藝術職業學院,以戲曲藝術的保護、傳承、創新、發展為己任,工作室匯聚戲曲藝術名家、非遺傳承人,推進名師帶徒、絕技傳承、劇目創排、演出交流,培育凝練河北戲曲特色,整合共享戲曲教育資源,創新“現代學徒制”,“劇目驅動”戲曲人才培養模式,提升優秀青年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水平,培養一批優秀的河北梆子演員,促進戲曲藝術的傳承、傳播、發展。
彭蕙蘅戲曲藝術傳承工作室的成立旨在一是傳授戲曲藝術絕藝,引領建設戲曲藝術人才培養基地。堅持以劇目促教學、教學創演一體化,創新現代學徒制、戲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,為河北梆子藝術培養后備力量。二是舉辦優秀青年戲曲演員培訓班,引領建設京津冀戲曲藝術傳承基地。強化與京津竇戲曲院校、院團的合作。三是開展戲曲藝術研究,引領建設河北省戲曲教育改革發展研究基地。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建設,收集整理文字圖譜、音像和現場形象記錄材料,建立聲、圖、譜、文俱全的資料庫。探索開發戲劇戲曲教學資源庫。四是促進優秀劇目國內外巡演,引領建設戲曲藝術傳統和現代精品戲傳播基地。
正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,被稱為“元曲的搖籃”,形成了以白樸為代表的真定元雜劇作家群,使真定成為元初雜劇興盛的中心之一。彭蕙蘅戲曲藝術傳承工作室落戶正定,有利于集結名導佳作,進一步發掘正定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,盤活文化資源,提升城市形象,讓戲劇更好地融入城市發展、提升城區的生活品質,凸顯正定文化品牌,為實現文旅深度融合創新模式。
(圖片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提供)
責編:田園